close


 

 
 
對畢業生演講,講完後一位同學跟我要名片。

他自信地說:「我既要存錢,也要拓展人脈!」影射前陣子關於月薪多少才應該存錢的爭議。
當晚我收到他的e-mail。提到我的講題,他寫成別的題目。應該是寄給了我,之前發給別人的信。
這錯誤我也犯過。於是想:「經營人脈」,這職場中最常用到的字,到底是什麼意思?

有沒有這種經驗?實體活動中,以拿到的名片數,做為經營人脈的成果。但回家後,已不記得名片主人的臉。一陣子後,突然需要某某公司某某人幫忙,才翻出名片寫信給他。然後逢年過節,發給他「一帆風順、雙喜臨門、三陽開泰、四季平安」之類的罐頭簡訊。

或在社群網站上,以「朋友」的人數,和得到「讚」的數目,做為人緣好壞的指標。只不過團購時,「朋友」很多。發生意外時,不知可以找誰幫忙。最後現身的當然是家人,但我們都不願把家人,加為臉書的「朋友」。

我也曾那樣「經營人脈」,直到遇見兩個人才改變。我從沒見過這兩人,卻把他們當做重要人脈。

 

 

第一位是歐巴馬。從他二○○七年宣布競選總統以來,我一直訂閱他的電子報,學習他如何溝通。他寫信給你時,第一個字就是你的名字。他分析「海量資料」,依據收件人的地址、宗教、婚姻狀態、捐款紀錄,甚至臉書發言,量身打造信的內容。

此外,他不僅培養他和你的關係,更把你和同屬性的支持者聯結起來,幫你建立人脈。而且除了虛擬互動,他定期舉辦他和支持者之間,或支持者和支持者之間的實體交流。六月底他發信,主旨是「和歐巴馬在演講後台見面,機票住宿免費」。大部分人抽不到獎,但向心力變得更強。

歐巴馬人脈學很簡單:徹底瞭解對方,從對方的角度出發,提供對方想要的資訊或服務,先為對方創造價值,累積信任,最後才順勢而為、爭取私利。

我恍然大悟:原來經營人脈的確要「海量」!只不過是分析「海量資料」,不是「海量喝酒」。

 

 

第二位是腦神經專家吉兒泰勒。她在「奇蹟」這本書,描述自己腦中風和復原的過程。泰勒受傷的是負責理性的左腦,受傷後她反而有機會發揮負責感性的右腦。左腦轉右腦後,她體悟到:「對於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,我不但不會(像從前一樣)覺得厭惡,反而很想和他們建立起某種有意義的連結,即使只是眼神交會、仁慈的微笑,或是適當的肢體接觸。」

「有意義的連結」,就是人脈的關鍵!說來簡單,做來難。多少餐桌上的情侶各自低頭上自己的臉書,眼神沒交會。微笑次數,比不上發「笑臉符號」的次數。

 

 

有了「人脈」,卻沒有「人」,再多錢也不算成功,再多「讚」也無法帶來安全感。

我們都擅長用理性的「左腦」,汲汲營營地經營人脈。

還在學的是如何用感性的「右腦」,建立有意義的連結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b&柏諺 的頭像
    Rob&柏諺

    Rob Style & 瘋蘿蔔 學習平台

    Rob&柏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